门诊约号要点
两个时间段:
周一、周四8点前(越早越好)。请在247房间门口按顺序排队,登记患者名字,登记后在门口等到8点,由护士将名单拿到分诊台按顺序点名核对。8点截止登记。
10点半。经过第一轮核查通过的患者,把材料再次带齐,10点半回护士分诊台集合,由大夫亲自预约,预约按登记顺序安排,约满为止,预约到什么时候看病需听从大夫安排(一般一个月左右),当天一概不加号。 需要带的材料:
核对时需出示患者身份证原件和患者病历,如果有最近的检查单最好也带上。如果患者本人不方便前来,代为预约的人应该带齐患者的身份证原件和自己的身份证原件及患者病历、检查单,还有能证明自己和患者身份的材料(如住院医案上往往有患者的家属签字)。带孩子来看病的患者应该带着孩子的户口本原件以及孩子的病历、检查单等。
血液病找麻柔,就是挂号太发愁。
专治血液科疑难杂症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麻柔主任的号难挂是出了名的,在号贩子手中,他的号能卖到2000多块,就这样,往往还都是排到了半年后。号贩子疯狂的倒号也加重了麻柔号难挂的状况,为此,西苑医院特地组织了一个反黄牛侦查队,队员们包括保安、护士和医生。
有些患者不理解,“看病怎么跟查户口似的”。护士们很委屈,“一到周一和周四就紧张害怕。”而大部分号贩子则充满了怨恨,因为一条“财路”从此戛然而止。不过,大部分患者是高兴的,因为以前可能一年都挂不上的号,现在只要赶个早,一个月左右差不多能看上。这给了他们公平的机会。
病历本、身份证、户口本、身份证明,目的只有一个,防止倒号
2014年3月27日,星期四,凌晨4点半,天蒙蒙黑。春天早晚温差大,这个时候,温度还有些冷。张蓉(化名)裹了裹衣服,在西苑医院的门诊大厅外等待着。
当门诊大厅的大门一开,她顾不上看电梯开没开,直接从楼梯冲上二楼,直奔血液科麻柔主任的247诊室,并在诊室门口导医台的空白A4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1号,张蓉。”
按照麻柔主任的约号“纪律”,患者需要顺序排队,互相监督,自觉登记,8点钟,由护士将名单拿到分诊台按顺序点名核对。同其他医院不同,在麻柔这里看病,不仅需要出示病历本,还要看身份证(没有身份证的需要看户口本原件),代其他人挂号的话,除了自己和委托患者的身份证外,还要拿出两个人的身份证明。程序“繁琐”了点,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防止倒号,保证医疗秩序。
8点钟,小杨护士准时取下了预约挂号的名单,一个患者刚刚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很幸运,是3月27日最后一名有资格预约下一次看病的患者。小杨护士很年轻,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和白口罩,白色护士服外罩着一件粉红色开衫,看起来温柔可亲。她举起手中的名单,尽量提高声音:“名单里写了自己名字准备预约挂号的患者,请跟我到分诊台。”
李护士已经在分诊台等着了,眼睛带着笑,提醒说,“大家按照名单号码排成一队,我们开始核对信息。”
“你以前找过麻柔主任看病吗?”“这一次要看的是什么问题?”“上次的化验单为什么没有带过来呀?”“医生给你诊断的是什么病啊?”“发现有这个问题有多长时间了?”
小杨护士和李护士是西苑医院反黄牛小分队的排头兵。她俩基本上做着类似于侦探的工作,眼神温柔且认真地看着患者,不放过一点点蛛丝马迹。
“您病历的出生日期怎么都不一致啊?”小杨护士发现了问题,有点皱眉,她手中拿着患者的一堆病历资料,病案上填写的是1968年1月2日出生,而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却是1967年10月4日。
“我也不知道呀?是吗?那可能病案上是随便填的!”患者也有些慌了。
“还有没有什么材料能证明您的身份的?”小杨护士提醒他。
“我看看,我看看。”患者又从包里掏出一摞化验单,名字、身份、年龄都跟身份证一致,过关、放行。
实施这个“侦查小分队方案”,其实是一个无奈之举。以往,西苑医院247诊室附近成了医院里最拥挤的地带。希望加号的、来看病的患者、过来晃悠看看能不能卖号的号贩子,混杂在一起,甚至能堵满半个楼道。
2013年10月份之前,麻柔主任的号大部分被号贩子们排走了。号贩子们一边排号,一边倒号,混乱了人们看病的正常秩序。而真正想看病的患者反而排不到号,甚至很多患者会不得不在号贩子那里买号。
徐护士长说:“号贩子卖的号价格很高,而且他们卖出去的号的名字跟拿着号去看病的患者的名字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国家要求实名制看病,名字不一样的话,开药、包括各种检查、病历都会很麻烦。”名字混乱,当然也很难了解患者的真正情况,真正需要看病的患者也很难能够顺利地看病。
混乱不堪的就医秩序,让院方痛下了这道“狠招”。
反黄牛侦查队还承担另外一个角色——筛掉一批“不合格”的患者
保安刘刚是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脸上还挂着稚气的笑意。穿着保安制服的他绷出一脸严肃,认真地守着247诊室的门,只允许被念到名字的患者入内。
小赵大夫是麻柔主任的学生,也是助理,他坐在247诊室里,认真地进行着第二轮材料的核查。他的问题跟小杨护士和李护士比起来更加细致和专业,同时也会给出自己的建议。
“你这个检查已经是一年以前的了,回去赶紧再做一个新的检查,下一次带着新的检查结果来看病。你可以在4月底来。”
“哎,你不是今天上午刚看完吗?麻主任不是刚刚给你开了新药方?”小赵大夫看着面前的一位女患者说。
女患者声音放软:“可是赵大夫,我想下次再过来看看是不是要换药方啊!”
小赵大夫看着她叹气:“一般换药方都是要三个月左右的。你刚看完不能约。不能只让你自己看病吧,你也要给别人一个看病的机会呀,过一段时间你再来约号吧!”
“我觉得,你的病情不严重,其实没有必要找麻柔主任看,我推荐你去看麻柔主任的学生徐述医生,他治疗也很好的,你先去挂他的号试试?”
“你下次来看病的时候,不用全部的材料都带着,只要拿最近三个月的检查结果来就好了。”
“你的病情很着急的话,先不要在医院等着了,因为现在号已经挂到5月5号了。可以先去XX堂,麻柔主任周三在那里坐诊,重症千万不能耽误。”
这样做了一个简单的初诊和分流,通过的患者们都确定了下一次来看诊的日期,满意而归。
筛掉一批没有必要挂麻柔主任号的患者和不着急看麻柔主任号的患者后,剩下的患者基本上都比较对症,小赵大夫把他们的病况简单做了一个统计,记录在案,准备交给麻柔主任,这样下次麻柔主任看病之前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让最需要最急切最合适的患者先看病,让前来看病的患者有一个尽可能舒适的安全的秩序。这是西苑医院反黄牛侦查队的初衷。
下午1点,等待看诊的患者在诊室门口坐着,小声地交谈着。麻柔主任在患者们的问候下走进诊室,没有人追上去,也没有人围堵他。
保安刘刚让大家排好队,护士们依次地叫着患者的号码和名字,核对完信息,打开门让患者们走进诊室。
“麻主任,您好,吃了您开的药,我感觉好多了,这次是来复查的。”患者说。“好好好,我看看。”麻柔主任把眼镜推了推,架在额头上,认真地给患者检查。
一切井然有序。
号贩子皱皱眉,你别挂麻柔的号了,挂别人的行吗?
明明是护士,干得却是侦探的工作,这份“出力不讨好”的工作,有时甚至充满了危险。
李护士就曾经被跟踪过。晚上下班的时候,她出了医院大门,过马路时无意间发现不远处有一个人一直慢慢地跟着,男的,挺高挺壮,看上去很熟悉,像是在医院里老晃悠的号贩子。“我就加快速度,尽量找人多的地方走,往有监控的地方走。到了地铁就没再跟了,路上他一直在谩骂。回到家我才一阵后怕。”李护士说。
从那次之后,她们就向医院申请把二楼原有的摄像头换一个角度装,原来的摄像头角度只能看到通道和进门的地方,而改装之后的摄像头可以看到分诊台。
老患者们都很理解她们的工作,知道她们这样做是为了打击黄牛倒号,保护患者利益。但是很多新患者不太能理解,尤其是从其他省市远道而来想挂麻柔主任号的患者们。
冷言冷语是常事。就在她们核查资料的时候,就有一个男患者愤愤不平地说:“你们在搞笑吗,谁没事跑到这里来玩啊,我们当然都是来看病的啊!我哪有这么大精力坐了这么长时间的火车来骗你们?”
还有的患者会大吵大闹。这天上午就有一个女患者,9点半了赶到医院,什么材料都没带,非要挂麻柔大夫的号,小杨护士跟李护士拦住她,百般解释,被骂了一顿。小杨护士眼眶里还汪着眼泪,只能深呼吸一下,继续解释。
“嫌我们啰嗦,觉得程序太复杂,抱怨的人不少。但很多老患者还是知道我们为他们好的。”李护士卷了卷袖边,眼神满是温柔。
在医院门诊大厅,记者被一个号贩子询问是否要挂号,当听到记者说想挂麻柔主任的号时,号贩子皱了皱眉,说“建议你别挂他的号了,太麻烦了,而且现在还不好弄,你可以试试其他医生,看得也很不错。”
“其实,患者们真的不用从号贩子手里买号,就按照我们这个预约的方法来,肯定能约到一个月左右的号。”小杨护士给一个试图要去找号贩子挂号的患者认真解释。
现在,这个小分队已经成了血液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徐护士长说,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其实,正常的就医秩序还是需要患者和医生一起努力。
出于保护,文章中出现的护士、保安、医生们全部为化名
|